政协委员刘汉元:坚持为光伏发电鼓与呼
全国政协委员、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今年是连续第17年参加全国两会,其提案仍关注的是新能源。
他曾于2008年两会首次提出《加快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构建国家能源安全供应体系》的提案,被评为了优秀提案且得到国家发改委的肯定与回复。国家发改委在回复中表示,将认真研究其建议,加快制定和落实促进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推动产业更快发展。
在今年两会上,他继续为光伏产业的推进鼓与呼:“在雾霾深重的今天,我呼吁发展新能源、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并非是因为我身在此行业。光伏发电将是未来解决能源升级换代的唯一主力来源。”
“没有之一”——刘汉元的语气掷地有声。他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析,雾霾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煤炭燃烧,无论是发电还是其他工业生产产生的排放,飘浮到空气中形成了雾霾的主要来源。对于城市来讲,汽车尾气的排放,包括冬天一部分取暖方式的燃烧产生的废气排放物,都局部加重了城市雾霾的形成。
而面对雾霾,原有的生产发展方式,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措施降低它的排放强度都只能从量的多少、强弱上来解决。未来将以什么样的方式能够真正使煤炭的燃烧、石油的消耗减少?“我们必须用替代性能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光伏发电就是未来的出路,没有之一。”刘汉元强调。
不过,当下我国的光伏发电产业依然困难重重。刘汉元说,2013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相关部委就补贴、退税、电价、项目管理、并网以及融资等问题陆续出台配套政策,由此促进了我国光伏终端应用的快速发展。
“但由于在具体项目申报、建设、并网、补贴申领等方面,仍存在体制障碍和政策盲点,特别是缺乏明确、可操作的政策细则,加之欧美国家继续打压我国光伏产业,因此,实施并加速国内分布式光伏发电终端培育和规模化应用刻不容缓。”刘汉元说,当前光伏产业亟待国家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地力度,制定和明确配套政策,给予行业健康发展以引导和支持。
刘汉元认为,尽管十八大以来,我国做出了大力建设生态文明、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大决策,但对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必要性、紧迫性仍然缺乏战略性认识,也没有形成自上而下的国家意志。
一些决策部门对于可再生能源在未来中国能源战略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不足,推动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化石能源的重大战略决策过于保守,成为当前可再生能源发展措施乏力、推动速度迟缓的原因。
为此,刘汉元提出建议:第一,制定刚性措施,确保实现可再生能源消费目标;第二,加大支持力度,适度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第三,提高战略定位,有效开展可再生能源的长期发展研究。
刘汉元指出,光伏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属性,金融支持对其发展不可或缺。国家必须采取强有力的引导和支持举措,多形式、多渠道为光伏行业的发展配置资金,积极鼓励各种资本参与其中。他建议,一是对重点优势企业出台特殊金融支撑政策;二是以创新金融方式扩大光伏市场融资渠道;三是以国开行为承接主体积极落实金融配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