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太阳能学会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论坛入口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光伏:全球放缓 中国持稳

录入时间:2020/04/27 作者/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 万军

2月底,印度政府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视为“不可抗力因素”,并因此推迟了国内光伏补贴退坡和项目抢装时间点。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作者:万军)

当前,除印度之外的海外光伏市场尚未推出类似政策,但中金公司分析认为,印度或将成为表率,后续越南、日本、荷兰等光伏需求大国都有可能考虑宣布此次疫情为不可抗力因素,部分新建项目可能延期。

作为光伏装机新兴市场,近年来,印度光伏装机量快速增长。对于开发者来说,延期有助于缓解疫情带来的影响,但从全球光伏市场的发展来看,是否会像机构所预期的那样,延期现象出现在越来越多的项目中,并成为光伏市场整体发展速度放缓的信号?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品制造国及出口国。2019年,中国67.5%的光伏产品销往海外,印度、荷兰、日本和意大利等受疫情影响的国家均为主要出口目的地。如果需求放缓,中国光伏产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是否会动摇?企业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影响?

供给好补需求难测

对于全球光伏市场而言,疫情带来的影响要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来看:短期影响主要体现为供给不足,长期影响则主要表现为需求难测。

之所以会出现短期供给不足,主要因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光伏供给链条上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随着成本下降、传统市场复苏和新兴市场的出现,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实现稳步增长。2019年,中国光伏组件出口量已达66.6吉瓦,约占总产量的67.5%;组件出口额达173.1亿美元,占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总额的83.3%。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疫情对全球光伏供应链的影响已经显现,主要集中在生产、人员和物流三个方面。

从生产环节看,春节假期本来就会导致国内产能下降,加上疫情突然爆发,双重效应相叠加,对节后复工复产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从人员流动看,疫情的蔓延使得很多国家先后收紧了对人员跨国流动的限制。尽管一些国内光伏企业采取线上模式来沟通国际业务,但由于缺乏相关工程或商务对接人,部分海外项目的建设进度难免有所推迟;从物流看,部分国家对我出口货物实施贸易限制,或大大增加了检验检疫的时间,导致部分光伏产品的供给无法及时到位。

要解决供给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大企业信心,另一方面则要加快产能恢复。

在解决产能方面, 2月25日,工信部《关于有序推动工业通信业企业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中,就有“继续支持智能光伏、锂离子电池等产业以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巩固产业链竞争优势”的提法。在政策推动下,国内主要光伏企业已在2月上旬全部复工,并逐渐提高复产率,以恢复正常供应。

在加大信心方面,3月初,《国家能源局关于2020年风电、光伏项目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正式发布,明确了今年的补贴和消纳政策,并针对疫情对部分项目进行了延期。尽管这项政策主要针对国内装机需求,但其中对以往政策的延续,以及比往年更早的发布时间都透露出积极的信号。

所以,尽管疫情导致一季度国内光伏产量出现下降,但随着复工复产和国内需求的开启,二季度后光伏产量将有望重新赶上项目进度,从而实现对全球市场的有效供应。中国不仅拥有完整的光伏产业链,而且在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形成了巨大的生产能力,可以预见,中国产品在全球光伏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短期内仍然难以替代。

与供给相比,长期需求和金融风险或将难以预测,应当引起新能源企业高度的关注。

首先,全球疫情已经进入上升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北京时间4月2日零时,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升至827419例,死亡病例40777例,疫情已影响到全球205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欧洲的一些主要光伏市场,疫情的影响正在逐渐显现,这无疑将影响到新能源市场的潜在需求。

其次,金融市场的异动也不可小觑。疫情冲击使近期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在疫情蔓延和经济停摆的双重压力下,部分经济体的货币汇率未来可能会出现持续波动,给光伏制造及EPC企业带来难以确定的风险。

全球需求欧洲最囧

在被疫情影响的需求侧市场中,欧洲需要被重点关注。

去年,欧洲是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根据PV InfoLink发布的海关出口报告,2019年,由于欧洲对光伏的需求增加,中国出口至欧洲的光伏组件达22.8吉瓦,占中国组件总出口的34%。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19年中国组件出口国排名前十的国家中,欧洲占有四席。

这个结果,一方面和欧洲光伏行业的强劲复苏有关。

欧洲光伏产业协会(SolarPower Europe)日前发布《2019~2023年欧盟太阳能光伏市场展望》报告,显示2019年欧盟光伏市场增长强劲,新增光伏装机容量16.7吉瓦,较2018年的8.2吉瓦大幅增加104%,是2010年以来增长最快的年份。当前,受到此次疫情严重影响的西班牙、德国、荷兰、法国和波兰,正是去年新增装机容量排名前五的国家。

另一方面,去年是欧洲取消对华光伏双反后的第一年。无论是从贸易的角度,还是从投资的角度,中国光伏企业都能从中获得更大的机会,中国光伏企业不仅可以直接向欧洲销售产品,还能够通过产能合作等其他方式,加速光伏产品的出口。

基于上述原因,2020年欧洲的光伏市场本来被寄予了厚望,但当前诸多信号却指向了另一个结果:欧洲光伏需求或将降低。

第一个信号是渠道。

展会和论坛一直是欧洲光伏市场的敲门砖,但由于疫情影响,本来即将在3月份举办的一系列重要展会都不得不延期甚至取消。德国杜塞尔多夫的欧洲储能展览会被直接取消;原定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可再生能源和其他能源技术贸易展览会,以及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太阳能解决方案展览会都被推迟到9月份。目前,上述主办方仍未宣布是否采取网络展销或者其他替代方式。展会延期,也意味着需求对接、项目落地等一系列后续动作延期。

第二个信号是价格。

2019年欧洲光伏市场爆发的背后,成本下降被认为是一个重要原因。欧洲光伏产业协会指出,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已经比传统化石能源发电成本低,随着成本下降曲线,其价格会以比任何其他技术快得多的速度持续下降,太阳能发电的经济竞争力会继续提高。但当下,由于疫情升级和产油国内部矛盾日益激化,国际油价已经连续暴跌。光伏通过技术进步而实现的成本优势,或将轻易被低价的化石能源所抵消,光伏的市场空间也会受到化石能源的挤压。

当然,欧盟民众历来对于发展太阳能的认可度比较高,今年又是欧盟成员国完成其2020年可再生能源目标的最后期限,这使得人们对于疫情结束后欧洲光伏市场的升温充满期待。但在疫情的冲击之下,欧洲经济前景变得难以预期。在疫情之后的欧洲经济复苏过程中,可再生能源是否被置于各国提振经济计划中的优先位置,尚待进一步观察。

补足短板做好内功

有人说,这次疫情很像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里,我们看到病毒的凶猛、疫情的惨烈,看到人类在未知面前的渺小和抗争,也看到了可以把握的机会和尚待提升的空间。

对于全球光伏市场,可以预见的是多国市场需求的不确定。鉴于此,中国光伏企业既要关注疫情的影响,更要及时地认识不足,并弥补短板。从长期看,企业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不断增强应对意外冲击的抗风险能力。

首先是推进本地化建设,加快产能“走出去”。

疫情对新能源国际业务的最大影响是人员往来受阻。但中金公司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各个发达经济体的疫情应对措施中,即便进入最高等级的红色响应,其限制措施也主要是学校关闭、办公室人员在家办公,并无针对商业项目施工的限制。通过加强海外团队建设,推进本地化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因人员往来不畅带来的影响。

除了解决人员问题,国际物流受阻也是企业应当解决的问题。当前,中国光伏产品的主要产能仍在国内,但主要市场在海外。光伏产业链要想运转顺利,离不开稳定的国际物流体系。一旦出现类似疫情的突发事件,运输就会成为较大的阻碍。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对产能布局进行调整,如以合作或者其他模式,将部分产能转移到海外,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实现本地化生产,提高快速响应当地市场的能力。

其次是扩展应用场景,挖掘国内需求。

无论国际市场需求如何波动,国内市场始终是光伏企业的基本盘。此前,国内光伏应用基本上围绕传统电站展开,在全球需求或将降低的情况下,应当挖掘更多的国内需求、寻找更多的应用场景。近期,“新基建”成为热词,结合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颁布的诸多规划文件来看,“新基建”将成为今年国内拉动经济的主要动力。

尽管光伏并未被纳入“新基建”的七大投资方向中,但它可以和其中的5G和充电桩形成综合能源体系,从而扩展光伏业务的边界。对于5G,光伏可以与其未来广泛分布的基站形成组合,打造“绿色基站”,以减少基站对化石能源的消耗;对于充电桩,光伏可以结合储能,打造“光储充”项目,利用电池储能系统在低谷充,在用电高峰期使用,不仅可以实现经济性,还可以参与电网提供辅助服务,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上一条:最高800万!全国17省区市绿色建筑补贴汇总 下一条:国家能源局2020年1号公告:保留25项核心光伏文件